作者: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王曾瑜 采访:单颖文
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条件,岳飞之孙岳珂只能曲笔写作《鄂国金佗稡编、续编》,为后世戏曲小说塑造岳飞的“愚忠”形象开了先河。但人们不能苛求岳飞超越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局限,他的才能、品格和风骨堪称中国古代武将的典范,其爱国主义思想的精髓是祖国至上。
岳飞“愚忠”形象是如何形成的
文汇报:对很多读者来说,很难将经您修订刚刚出版的《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》(下简称“《校注》”)与岳飞联系起来,请问“鄂国金佗”四个字与岳家有何关联?
王曾瑜:《鄂国金佗稡编》28卷和《鄂国金佗续编》30卷,是现存最重要、最详尽的记录岳飞事迹的史籍,是岳飞的孙子岳珂所编。
,,欧博客户端(www.aLLbetgame.us)是欧博集团的官方网站。欧博官网开放Allbet注册、Allbe代理、Allbet电脑客户端、Allbet手机版下载等业务。
“鄂国”一词源于岳飞在宋寕宗时被追封为鄂王,这是古代的封号,并没有特别的意思。但比较凑巧的是,岳飞当年的屯兵之地就是现在的武汉,就是在“鄂”,这挺有意思。“金佗”是嘉兴府城内的坊名,岳珂曾在金佗坊中居住。“鄂国金佗”实际上就是“鄂王”的意思,取“先王佩佗绶于鄂”之意。宋末董嗣杲诗说:“何处有花春掠眼,金佗坊里岳家园。”
有一点要指出的是,我发现有些研究历史的学者、学生经常会把这两部书的书名写错,这是很不应该的。特别是把“佗”误作“陀”,把“稡”写作“粹”。“稡”或与“萃”字相通,是几部分合编,即萃聚的意思,这与“纯粹”的“粹”完全是两个意思。
文汇报:在各朝各代的史书中,岳飞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转变?
王曾瑜:现在我们都知道,岳飞是南宋着名的民族英雄、伟大的爱国主义者,他为当时祖国的进步和统一奋斗不息,最后却惨遭宋高宗、秦桧等人的屠害。
但在岳飞死后的20年间,他被当时的朝廷塑造成了一个大逆不道、十恶不赦的人。宋高宗和秦桧大兴“文字狱”,大量有关岳飞的文字资料佚失或被销毁。在三令五申禁绝私史的同时,秦桧的养子秦熺主编了《高宗日历》,恣意篡改官史。当时一个“日历之官”说:“自(绍兴)八年冬,桧既监修国史,岳飞每有捷奏,桧辄欲没其实,至形于色。其间如阔略其姓名,隐匿其功状者,殆不可一、二数。”你想,岳飞生前居高位、握重兵之时,秦桧已如此放肆,那么秦熺在日历中如何诋毁岳飞、磨灭岳家军的战绩,更可想见。
《高宗日历》等宋朝官史今已失传,现存记述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的史籍,是徐梦莘的《三朝北盟会编》和李心传的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。这两部书号称良史,但关于岳飞的记述却是残缺不全、错讹百出,甚至还转抄了宋高宗和秦桧之流的不少污蔑之词。
Usdt自动充值接口声明:该文看法仅代表作者自己,与本平台无关。转载请注明:宋史学家王曾瑜:岳飞并不“愚忠”
快来呀快来呀